研究进展

新闻类别:研究进展
2019-06-05

中国学者合力解码动物捕食与进食的神经机制


2019524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沈伟研究组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李浩洪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长文发表了题为Zona incerta GABAergic neurons integrate prey-related sensory signals and induce an appetitive drive to promote hunting的文章,揭示了大脑未定带(Zona IncertaZI)神经元在捕食与进食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1C5BA

在本论文中,赵政东(上科大生命学院和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博士后)、陈宗明(上科大生命学院,2015级硕博连读生)、向心宽(华中科大)、胡孟娜(上科大生命学院,2015级硕博连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生命学院沈伟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李浩洪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进食与捕食行为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些行为与感觉特征提取、奖赏和动机息息相关。解码这些行为不仅是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控行为的重要窗口,也为理解临床肥胖症和厌食症的发生提供契机。两个研究团队利用光遗传学、在体电生理记录和钙信号光纤光度法等神经环路手段,发现ZI神经元介导了猎物的感觉特征提取、捕食的动机、捕食与进食的相互关联等内容。

ZI是大脑中的功能未定的区域,位于大脑神经轴中央位置,与多个脑区有丰富的神经连接,然而其功能仍然不够清晰(Mitrofanis J. Neuroscience, 2005.)。双方的团队发现ZI不仅对于小鼠提取猎物特征信息很关键,还编码奖赏性动机,促进捕食行为;另外ZI还促进奖赏性进食,且通过不同的下游环路来调控进食和捕食行为。同时,研究团队发现,光遗传学激活ZIGABAgamma-aminobutyric acidγ-氨基丁酸神经元会引起小鼠的暴食性行为(图1c)和啃咬食盘与垫料,说明这些神经元除了参与进食外,还可能参与捕食行为。

实验过程还引入小鼠的天然猎物——蟋蟀,发现光遗传学激活的确能够大幅提高小鼠的捕食速度和成功率(图1a,b)。那么猎物是如何被特征识别和诱发捕食行为的呢?两个研究团队通过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发现食物、猎物与普通小物体激活不同的ZI神经元群。研究人员通过细致分析不同的感觉刺激发现,猎物相关的躯体感觉(猎物与小鼠胡须接触)、运动视觉刺激,以及声音刺激,都可以激活ZI神经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被激活的神经元相互重叠;换句话说,这些感觉刺激被ZI整合了(图1d,e)!研究人员通过对行为学和生理钙信号的分析发现,ZI的确利用这些信号来提高捕食效率。ZI是否介导了捕食与进食的奖赏与动机呢?通过实时位置偏好实验(RTPP),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特别喜欢ZI被光激活侧(图1f),提示光刺激可能诱发奖赏。另外,在经典的鼻触测试中,为获得光刺激奖赏,小鼠表现出不断的和重复性的鼻触,提示光刺激诱发了强烈的正向动机。

1、光激活ZI GABA能神经元促进捕食和进食行为。a, 光激活促进小鼠捕食成年蟋蟀;b, 小鼠成功捕捉到蟋蟀所花时间;c,光激活促进小鼠对高脂食物(HFD)的进食量;d,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感觉信号的原理;e, 响应胡须刺激、运动视觉以及声音的ZI神经元的重叠情况;f, 在实时位置偏好实验中小鼠偏好于光刺激侧。

研究人员通过神经环路研究发现ZI投射至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脑区,引发捕食和奖赏(图2);ZI投射至丘脑室旁核(PVT),引发进食与奖赏(图2Zhang X, van den Pol A N. Science, 2017.)。综上,SC-ZI的神经环路负责提取猎物的特征信息,并促进捕食行为;ZI-PAG的神经环路负责编码奖赏性动机,促进捕食行为;ZI-PVT介导奖赏性进食行为。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动物对特征提取和动机编码的关键神经机制,或可解释临床上刺激ZI附近所诱发的暴食性行为和奖赏性动机改变,并为肥胖和厌食症的控制提供新的切入点。

2ZI对捕食和进食的调节作用。ZI区域整合猎物的感觉信息,编码食欲动机,进而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调控动物的捕食和进食行为。S1/S2:初级/次级触觉皮层;AU2:次级听觉皮层;VC:视觉皮层;SC:视上丘;PVT:丘脑室旁核;PAG:中央导水管灰质。


沈伟教授长期从事中枢对能量稳态调节机制的研究,先后作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在PNAS2017)、Cell Research2018)等期刊上阐明下丘脑对产热与体温调节、以及摄食调节的神经机制。

李浩洪教授运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在体多通道活体动物记录技术,动物基因操纵以及光遗传学和成像技术,对情感记忆及相关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冲动控制障碍等,在细胞水平,神经环路水平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期能阐明正常生理状态下,情感记忆形成的神经环路机制,以及其在相关疾病形成中的作用。近年来在Nature NeuroscienceCell ReportsCurrent Biology等期刊连续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